同學你好 老師這個點不在
勞務公司給對方開勞務發(fā)票,回款后給農民工發(fā)工資要申報個稅嗎?
生產企業(yè)申報流程:是不是先進項抵扣,然后免抵退匯總生成,然后自檢好,再去申報增值稅,再提交出口退稅? 還是先進項抵扣,申報增值稅全部完成。再免抵退錄入匯總生成,自檢,提交出口退稅。(這個過程中匯總成生表哪幾個數據需要跟增值稅報表核對下一致,同時出口退稅中除了報表哪幾個數據是實際錄入的而不是系統(tǒng)自帶)
服務公司提供的付款申請,付款申請服務費 20 萬。但是途中付了兩次都沒有付完,可以一直用最原先的付款申請嗎?還是說每次付款都要重新提供最新的付款申請書。第一次付款發(fā)票是開了20萬的
外貿公司,備了庫存,后來銷售給客戶,請問這個客戶供應商備案單證應該怎么做,進貨的購銷合同如何做資料
如何向正在公示減資公司主張自己的債權權利
大宗商品交易:現在采用點價模式交易的是不是在期貨市場上對應的標準產品才行。如果現貨市場在期貨市場上沒有對應的標準品,是沒法采用點價模式的吧
@董老師,研究研究報表
我們是一個個體戶,定期定額,做園林綠化工程,現在有一個項目是包工包料,要求我們開具種植土的發(fā)票,可以開嗎?
沒有達到個稅繳納的標準需要申報個稅嗎
8 月添加社保,交了社保,那申報個稅是從這月開始還是上月開始?
老師,我想問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二者有沒有什么關系?,兩個分錄是做在當年還是以后年?
關系:共同構成所得稅費用,公式為所得稅費用 = 當期所得稅 + 遞延所得稅 。當期所得稅是當期實際應交稅額(稅法口徑 );遞延所得稅是因暫時性差異,對未來納稅的影響(調整當期所得稅費用 )。 分錄時間:均在當年(差異產生的資產負債表日,一般年末 ) 編制,反映當期稅的實際義務與跨期影響
那兩個所得稅費用科目會否互相沖減,在利潤表上顯示一正一負了?
同學你好 直接是沖減后的金額
老師你好,那看這里,當期所得稅分錄:借:所得稅費用50 貸:應交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分錄的所得稅費用不是一正一負了嗎
是的,是一正一但是財務報表里就直接是沖抵后的金額
但是實際應交稅費是50,遞延所得稅提前沖減了所得稅費用?可否通俗解釋?
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時,稅務不認會計上的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或收益),產生稅會差異。 當期所得稅:按稅務認可的利潤算,該交多少稅(如本題因稅務不認虧,當期應交所得稅可能含這部分 “被調增” 的稅 ); 遞延所得稅:是對稅會差異的 “時間性調節(jié)”,像本題會計虧了 200,稅務不認,就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同時沖減所得稅費用(相當于提前 “存” 一筆稅,未來能抵扣 )。 兩者一正一負,是因為一個算 “現在實際要交的”,一個調 “會計和稅務的時間差”,最終讓所得稅費用匹配會計利潤 。
那就是相當于應交稅費是指當期,會計、稅法對利潤的影響,而所得稅費用是調整計提時間對嗎
同學你好 對的是這樣的
我想老師幫忙列一下這題,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的計算和分錄
1. 計算步驟 預計負債賬面價值: 2×22年末余額100萬,2×23年實際發(fā)生90萬(沖減)、預提80萬(增加),則2×23年末賬面價值 = 100 - 90 + 80 = 90萬元 。 計稅基礎: 稅法規(guī)定實際發(fā)生時扣除,未來可扣金額 = 賬面價值(90萬),計稅基礎 = 90 - 90 = 0萬元 。 2. 所得稅相關(假設稅率25%,會計利潤為X ) 當期所得稅(應交所得稅): 會計預提80萬,稅法認實際發(fā)生90萬,納稅調減 90 - 80 = 10萬 。 應交所得稅 = (X - 10)×25% 。 遞延所得稅: 可抵扣差異 = 90 - 0 = 90萬,遞延所得稅資產 = 90×25% = 22.5萬 。 3. 分錄 確認當期所得稅(假設算出應交所得稅為Y ): 借: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 Y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Y 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22.5 貸: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 22.5 (核心:計稅基礎為0,因稅法不認預提;通過差異算遞延所得稅資產,結合納稅調整算當期所得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