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感謝您的信任
老師,請問是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就用遞延所得稅負債科目,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就用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科目嗎?
老師,采購發(fā)票進項稅額1300,為什么300不給退,沒聽懂?
銀行倒流水需要什么流程和資料
老師,一般每年初級會計證書大概什么時候可以下載的?
公司法人要u盾密碼,作為出納要給他嗎
老師,凈利潤是2640 利息費用為1200 所得稅率為25%,換為EBIT 結果不是 這樣列嗎:EBIT*(1-25%)-1200=2640 從而得出EBIT=5120?咋不對啊
您好,老師,想問下第12題是單選題,為什么是這個式子?
老師,支票存根聯(lián),是不是不需加蓋銀行回執(zhí)章?
老師,請問公司是做混泥土銷售,又做委托加工的,是屬于工業(yè)企業(yè)嗎
老師,法人變更,如果就變更法人,不轉(zhuǎn)股權,不用交個稅,如果要轉(zhuǎn)股權,是實繳的,那就是交增值部分20%的個稅,如果未實繳就看未分配利潤按比例交20%個稅對嗎?
老師,幫忙看一看,就像這樣,本年會先計提借所得稅費用,貸應交所得稅,14*25%,在今年會先繳納。也就計提遞延,借所得稅資產(chǎn) 貸所得稅費用14*25%,那這個計提會在明年的所得稅才會少繳嗎?還是什么時候少繳呢
您好,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會在未來會計折舊小于稅法折舊的年份(比如2021年及以后)讓你少繳稅,不是明年就一定少繳,具體哪年少繳要看每年會計和稅法折舊的差額,比如2021年會計折舊30萬比稅法36萬少6萬,這6萬差異轉(zhuǎn)回就能抵稅1.5萬(6萬×25%),后面幾年也是這么算的。
如果兩條線合并計算當年的所得稅費用其實是一增一減沒有發(fā)生變化吧,到明年又要算兩條線對嗎,又要算折舊會計、稅法上對利潤的影響,這個直接影響當年應交所得稅,再算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實操上沒必要這樣算?我們基本都只是在利潤總額的基礎上調(diào)增調(diào)減一些稅法規(guī)定能扣除或者不能扣除的費用等,確認遞延所得要算資產(chǎn)負債的價值,有必要么
?您好,是的,雖然遞延所得稅和當期所得稅一增一減不影響最終利潤,但稅法要求按調(diào)整后的應納稅所得額交稅,不能直接用會計利潤;同時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負債能反映未來少繳或多繳稅的權利義務,比如今年多繳的稅以后能抵回來,所以會計上必須分開算,否則無法真實反映稅務影響,雖然麻煩但規(guī)則要求這么做。
調(diào)整后的所得稅這個沒毛病,都是需要這樣操作的,這是掛在遞延所得稅能反映本年因為稅會差異多交或者少交的稅費吧。
?您好,是的,遞延所得稅就是用來記錄今年因為稅法和會計差異多交或少交的稅,比如今年會計折舊比稅法多提了導致利潤少算,稅務局不認讓你多交稅,這部分多交的稅就記成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以后年度會計折舊比稅法少提的時候就能抵回來,相當于把今年多交的稅留到以后少交,這樣每年交多少稅、未來能抵多少稅都清清楚楚記在賬上,既符合稅法要求又讓財務報表更真實。
一般應用在加速折舊上?或者計提費用上?
?您好,是的哦,遞延所得稅說白了就是用來記錄財務和稅務算賬時間差的臺賬,最常見兩種情況:一是折舊時間差(比如公司用加速折舊法,前幾年財務折舊比稅務多,多交的稅就先記成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等后幾年財務折舊比稅務少時再抵回來);二是費用確認早晚(比如今年財務上計提了售后維修費,但稅務局要等實際發(fā)生才讓扣,多交的稅也記成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等實際維修時就能少交稅)。這玩意兒就是個稅會差異備忘錄,讓該抵的稅一分不少,該交的稅一分不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