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同學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的有: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工程物資減值、生產性生物資產減值準備、商譽減值準備、采用成本模式進行后續(xù)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探明石油天然氣礦區(qū)權益和井及相關設施減值準備等。
麻煩懂持有待售資產的老師回答下, 持有待售資產組,固定資產100,無形資產200,商譽50 借 持有待售資產 350 貸 固定資產 100 貸 無形資產 200 貸 商譽 50 年末持有待售資產的可收回金額是180,那么 借 資產減值損失 170 貸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商譽 50 貸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 40 貸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 80 后來持有待售資產的可收回金額為240(轉回的60在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之間分攤,商譽不得參與分攤) 借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 20 借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 40 貸 資產減值損失 60 后來持有待售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是350(轉回的110中的60在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中分攤,50不能恢復到商譽里) 借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 20 借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 40 貸 資產減值損失 60 對嗎?
麻煩不悔老師請回答我下, 持有待售資產組,固定資產100,無形資產200,商譽50 借 持有待售資產 350 貸 固定資產 100 貸 無形資產 200 貸 商譽 50 年末持有待售資產的可收回金額是180,那么 借 資產減值損失 170 貸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商譽 50 貸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 40 貸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 80 后來持有待售資產的可收回金額為240(轉回的60在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之間按比例分攤(不需要以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自身的可收回金額為限,商譽不得參與分攤) 借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 20 借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 40 貸 資產減值損失 60 后來持有待售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是350(轉回的110中的60在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中分攤,50不能恢復到商譽里) 借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 20 借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 40 貸 資產減值損失 60 對嗎?
麻煩不悔老師請回答我下,其他老師不要接哦 持有待售資產組,固定資產100,無形資產200,商譽50 借 持有待售資產 350 貸 固定資產 100 貸 無形資產 200 貸 商譽 50 年末持有待售資產的可收回金額是180,那么 借 資產減值損失 170 貸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商譽 50 貸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 40 貸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 80 后來持有待售資產的可收回金額為240(轉回的60在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之間按比例分攤(不需要以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自身的可收回金額為限,商譽不得參與分攤) 借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 20 借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 40 貸 資產減值損失 60 后來持有待售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是350(轉回的110中的60在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中分攤,50不能恢復到商譽里) 借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 20 借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 40 貸 資產減值損失 60 對嗎?
麻煩老師把這兩個題看完之后回答我下列幾個疑問 1、固定資產可收回金額應當按照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與固定資產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之間較高者確定。那么第一張圖的89875是哪個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嗎? 2、第一張圖用較高者減銷售凈價計入資產減值損失,為什么第二張圖是用凈值(相當于第一張圖的89875)減去較高者進入資產減值損失?這是兩類題型嗎? 3、如果89875是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那第三張圖的180是不是也可以是?那沒什么圖中的凈額又是95萬元?(因為都是固定資產原值減去累計折舊)
解析中第二條。由于資產組中均為非金融長期資產,表明資產組計提減值后不可轉回。那么還有什么情況是減值后不可轉回的呢?
A公司出口的產品,A公司發(fā)原材料給B工廠加工,B 工廠開加工費發(fā)票給A公司, 加工企業(yè)開產品過來才可退稅?
假如一個藥品紙質專用發(fā)票,供應商規(guī)格欄處開了規(guī)格+廠家,本來是10*20g 昆明中藥制藥有限公司 但他開成了10*20g 昆明中藥制藥有限公 少了一個司 字,我們購買方沒要求供應商在規(guī)格處加廠家的,這種需要對方重開開票嗎
您好,B選項和D選項能詳細的解釋一下嗎?主要是計算思路
請問老師能否給解釋一下凈資產收益率?
老師,我們公司做水利工程600萬,分包勞務200萬,出去,我們去一般納稅人,總聽說扣除分包款,這個到底怎么計算?
老師,為什么兩種方法算出的答案不同
月底怎么看缺不缺成本票 計算依據是什么
請問打包憑證就是要把原始憑證折疊為封面一樣的大小是嗎?那市面上的封面的大小都是統(tǒng)一的嗎?
這題的答案為什么要去減去一個30%呢?這是政策還是什么原因?
董孝彬老師員工這個月才在手機上填寫專項附加扣除,下個月還用填寫嗎?是不是填一次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