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可轉債100萬,負債成分80,權益20 這是會計口徑,要分別處理,但是在稅法口徑他會覺得100萬全部是負債,這個時候就形成20萬的暫時性差異。
現金流量套期主要適用于預期交易,對于被套期項目是預期交易的,且導致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確認的,不進行基差調整(對于預期交易套期,把已確認在所有者權益中的套期利得或損失在預期交易發(fā)生時確認為資產或負債的初始賬面價值的一部分,在后續(xù)期間通過折舊費用、利息收入或費用、銷售成本等科目自動在損益中確認)。因為進行基差調整會導致因預期交易獲得的資產的初始賬面價值脫離公允價值,并因此忽視了對金融工具初始公允價值計量要求。對預期交易導致后來確認一項金融資產或一項金融負債的預期交易的套期,允許企業(yè)選擇是否進行基差調整。 請問以上內容如何理解?
老師好!同時包含負債及權益成分的金融工具在初始確認時計入所有者權益。這個是可轉債吧。 能舉個例子說明一下,初始確認時怎么產生暫時性差異的嗎?
二、多項選擇題 1.我國所得稅會計準則規(guī)定 不 確 認 相應遞延所得稅負債 的情況有( ) A.商譽的初始確認 B.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yè)合并所形成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C.與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交易或事項相關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D.企業(yè)合并以外的發(fā)生時不影響會計利潤和納稅所得的其它交易和事項 E.因銷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務等原因確認的預計負債產生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2.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上市公司必須 公開披露的信息內容主要有 ( ) A.定期報告 B.臨時報告 C.公司章程 D.上市公告書 E.招股說明書
老師,關于“其它債權投資”中的減值問題,又開始犯迷糊了,當發(fā)生減值時,按平常思維,借:信用減值損失,貸:其它綜合收益,這不是增加了所有者權益嗎?而在存貨減值時,就很好理解,借:資產減值準備,貸:存貨跌價準備,這個是可以計提或轉回的,為什么其它債權投資就不能轉回,還要計入其它綜合收益增加所有者權益呢?第二個問題,關于其它綜合收益,長投的權益法下,公允價值增加時,貸方計入“公允價值變成損益”,是損益類科目,而在“其它債權投資時,卻是要計”其它綜合收益“,是權益類科目,同樣是公允價值變動,兩個不同的做法,這個在實務中,是硬性規(guī)定嗎?也就是說,沒有理由,按這個規(guī)定做會計分錄就行了?
6.下列關于取得同一控制下的企業(yè)合并的長期股權投資初始計量說法中,正確的有( ) A.合并方發(fā)生的審計、法律服務、評估咨詢等中介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B.以發(fā)行權益性工具作為合并對價,為發(fā)行權益性工具而發(fā)生的手續(xù)費,沖減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不足沖減的,依次沖減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C.以發(fā)行債務性工具作為合并對價,為發(fā)行債務性工具而發(fā)生的手續(xù)費,應當計入債務性工具的初始確認金額 D.如果被合并方在被合并以前,是最終控制方通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yè)合并所控制的,則合并日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還應包含相關商譽金額 請問老師C選項怎么理解?
老師,固定資產轉為公允價值模式下的投資性房地產,產生借方差額100萬,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后續(xù)公允價值變動又產生50萬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把這個房自耦賣掉,要把150萬全轉到其他業(yè)務成本嗎
國有企業(yè)能當合伙人嗎?選項a對嗎?
公司一般納稅人經營了半年,共36個股東共投入84500,賬面余額488000元,現時股東購入變賣物品抵償投資一款,庫存商品,賬面余額直接按投資比例分配給各位股東,分錄如何處理?
個體戶升級為公司,若之前沒有稅務登記,是不是直接工商辦理就行?若有登記稅務,又怎么操作
大家好,想問下: 1、個體戶升級公司, 2、然后再做一個二類醫(yī)療器械的備案 請問這種一般收費多少,謝謝?
現在五險單位和個人的繳費比列各是多少
公司買了二手車2個月后報廢了,賬務處理怎么做
老師預算管理,財務分析,內部控制,在那些方面分析呢?
老師,你好,我們公司研發(fā)部16個人,一月份我們研發(fā)兩個項目,參與人員10個人,其他6人沒參與研發(fā)項目,請問研發(fā)部的其他6人的人工工資我怎么掛科目?
老師長期借款和股東權益屬于長期資本吧??
這個地方為什么稅務會認為全部是負債
因為你會計做賬,按照他的實質性全部分攤的負債和權益。在稅法口徑,他看的只是法律形式。
同時包含負債及權益的是什么呢!舉例下
就是在會計實質性做賬的時候,你這個可轉債一部分是你的負債成分,一部分是你后面轉換的權益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