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情況不用糾結,調與不調并沒有太大區(qū)別。金融資產一般是期末調整公允,然后未來處置時(這里視同銷售),是將處置時的公允與上期公允的差額確認相關科目。 對于交易性金融資產來說,如果當日調公允,那么差額在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如果不調,差額就是投資收益,準則在交易性金融資產這里反復變化(公允是否需要轉入投資收益,新準則是不轉了),這里不是考試的重點。我認為調不調都不算錯 如果是其他權益工具投資,那就完全一樣了,最終都是計入留存收益。 所以不用糾結。
老師您好,我想問一下這道題該怎么理解,我自己的理解是,初始購買的成本是40,后來1月31日公允價值為32,就用40-8得出的賬面價值,另外,入賬價值和賬面價值,是同一個意思的吧?圖2是這樣說這個入賬價值的,但是圖1給的答案是說,期末公允價值就是入賬價值,不太理解.
老師,您好,當日形成權益法,當日的公允價值變動還要調嗎,這樣賬面就跟公允一樣了。這里我不懂,圖3這里為什么不用調成600了,圖3也是當日形成的公允價值,麻煩老師您解釋一下這兩題,我這里搞不清楚
老師,這個我有點看不明白…就是我有點看不明白這個,這個風入,他是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為自用房地產輪換當日的公允價值,它是作為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但是這個投資性房地產他不是有成本和公允價值變動嗎?那固定資產的這個價值應該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公允價值變動,這兩個二級銘信的價值是一樣的,為什么還會由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呢?
張老師 你好。 教材中取消或結算股份支付,是這樣描述的: 在取消或結算時支付給職工的所有款項均應作為權益的回購處理,回購支付的金額高于該權益工具在回購日公允價值的部分,計入當期費用。 中華會計網(wǎng)有一道例題如圖所示。 我有兩個問題搞不清楚: ①明明例題中,是回購支付的金額高于該權益工具的賬面價值,而非回購日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況且支付的回購款竟然高于回歸日的股價(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企業(yè)的腦子難道壞了么,教材是不是寫錯了? ②如果回購的金額低于權益工具賬面價值,是不是相當于只回購了部分權益工具,按照實際支付的金額沖減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老師,晚上好,打擾了,麻煩講一下其他債權投資的攤余成本為什么跟賬面價值是2個不一樣的數(shù),其他債權投資的攤余成本是否跟利息調整有關系,跟公允價值變動沒有關系,求投資收益的時候需要用攤余成本,賬面價值跟利息調整有關系跟公允價值變動也有關系,這是為什么呢?麻煩老師講一下,謝謝啦
請問:甲公司,租賃講1年租賃機器費140萬元,5年,5年以后,機器價值公允不到100萬元,甲公司補償100萬,甲公司預計5年以后機器公允價值不會低于100萬元,計算租賃負債怎么算
老師,我們是季報,怎么去算這個季度還缺多少成本票?控制在多少是合適的?企業(yè)所得稅25%,老板不想交,該怎么安排比較好?
老師 題目說 不確認可能收到的賠償款 是體現(xiàn)了謹慎性 這句話對嗎 是不是很可能才確認
我們企業(yè)寫申請,向總工會撥來工會經(jīng)費3萬元,怎么寫會計分錄,不是我們繳的工費經(jīng)費返還呀
考完試到最后一刻,系統(tǒng)自動提交的,這樣提交的內容會被保存嗎
老師,可以提供一般納稅人報表和小規(guī)模納稅報表嗎?
樸老師進 您好,清算確認的單位建筑面積成本費用,是用取得土地使用權支付的金額、開發(fā)成本、開發(fā)費用、稅金及附加(需列入基數(shù))與 20% 加計扣除(需列入基數(shù))的總和,除以清算時確認的總可售建筑面積來計算,具體公式為:單位建筑面積成本費用 =(取得土地使用權支付的金額 + 開發(fā)成本 + 開發(fā)費用 + 稅金及附加 + 20% 加計扣除)÷ 總可售建筑面積,計算時需先將前五項成本費用相加得出總和,再用該總和除以總可售建筑面積,最終結果即為清算確認的單位建筑面積成本費用。 有的老師這么說,麻煩幫忙看看他這說法
請問老師,甲供材、清包工、老項目的概念分別是什么?它們的區(qū)別和籌劃點是什么?
請問老師,公司經(jīng)營地址是的房產證是法人個人的名字,要和法人簽租賃協(xié)議嗎?這個不用付租金,是按租賃交房產稅還是按余值交?
物業(yè)公司每月計提水電費,現(xiàn)在拿到部分發(fā)票,怎么做賬?
舟舟老師,您好,考試會不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這樣都不知道調不調好
統(tǒng)一不用調,金融資產轉長投,原金融資產就是視同銷售。您想想處置金融資產時是怎么做分錄的,這里就好比先將金融資產賣了,換成錢再去買長投。
金融資產期末調,其他不調,我可以這樣理解嗎?
不能那么絕對啊,準確說沒有特殊情況的話,應該是報表日調。報表日一般是12月31日,有時候是6月30日等等 有時候還要結合題目表述,靈活多變,
那我剛發(fā)那題,當日形成權益法的,這樣調的話,賬面跟公允價值一致了,所以我不太理解到底是怎么才調。
如果不調,賬面跟公允就有差額,如果調了就沒差額
圖片一的例題,明確說了期末沒有調,這時候調一下是應該的。 第二題是其他權益工具投資,由于調和不調最終都是轉留存收益,所以兩種處理一致
好的,謝謝老師您
祝您學習愉快,若滿意請好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