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請稍等
6.下列關于負債的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企業(yè)因關聯(lián)方債務擔保確認預計負債1 000萬元,則預計負債的賬面價值為1 000萬元,計稅基礎為0 B.企業(yè)2×19年確認的應支付工資200萬元,尚未支付,稅法規(guī)定可于當期扣除的部分為150萬元,則應付職工薪酬的計稅基礎和賬面價值均為200萬元 C.企業(yè)因計提的產(chǎn)品質量保證費用確認預計負債為500萬元,則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均為500萬元 D.企業(yè)收到客戶預付的貨款300萬元,此時已符合所得稅收入確認條件,合同負債的賬面價值為300萬元,計稅基礎為0 6.【答案】BD 選項B,對于應付職工薪酬200萬元,稅法當期認可的金額是150萬元,另外的50萬元稅法當期不允許稅前扣除,未來期間也不允許稅前扣除,所以應付職工薪酬的計稅基礎=應付職工薪酬的賬面價值200-0=200萬元;B的解釋不明白,為什么200-0?
請問下面兩段話有什么區(qū)別,一會兒說計入資本公積,一會兒又計入商譽,搞不清: 1.非同控評估增值或者減值,產(chǎn)生的遞延所得稅計入資本公積 2.非同一控制下免稅合并形成的商譽,由于商譽本身產(chǎn)生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即商譽的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因為如果要確認,必然增加商譽的賬面價值,由此商譽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又有差異,如此形成循環(huán),所以準則規(guī)定這種情況不能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 但是如果是在非同一控制下的免稅合并中取得的各項資產(chǎn)、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異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或遞延所得稅負債,此時應該調整合并時確認的商譽的金額。
老師:負債的計稅基礎 =賬面價值 -未來期間按照稅法規(guī)定可予稅前扣除的金額 。本題賬面價值4000萬,而工資未來可扣3000萬為什么計稅基礎不是1000萬甲企業(yè) 20×7年 12月計入成本費用的職工工資總額為 4 000萬元,至 20×7 年 12月 31日尚未支付。按照適用稅法規(guī)定,當期計入成本費用的 4 000萬元工資支出中,可予稅 前扣除的合理部分為 3 000萬元。 該項應付職工薪酬負債于 20×7年 12月 31日的賬面價值為 4 000萬元。 該項應付職工薪酬負債于 20×7年 12月 31日的計稅基礎 =賬面價值 4 000萬元 -未來期間計 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guī)定可予抵扣的金額 0=4 000萬元 該項負債的賬面價值 4 000萬元與其計稅基礎 4 000萬元相同,不形成暫時性差異。
老師好: 針對負債計稅基礎的這個未來兌付時允許扣稅的全部賬面價值一直不能很好的把握,這個預計負債我可以理解為稅法上不承認由推定義務產(chǎn)生的負債,或者是以后實際發(fā)生時可以扣除相應的費用可以抵扣負債的賬面價值,最終計稅基礎等于零。 但是合同負債中稅法和會計確認收入時間一致的這種情況,未來兌付時允許扣稅的全部賬面價值=0這個地方怎么理解呢,不是目前因為不能確認收入所以確認為負債,等到收入實現(xiàn)時允許扣除嗎,不是應該等于賬面價值嗎,怎么是0呢,這個地方我只能通過認為稅法和會計確認收入方式一致,整體判斷不能產(chǎn)生差異,不能通過這個公式理解,請老師解釋的通俗一點
某些情況下,因不符合會計準則規(guī)定的收入確認條件未確認為收入的預收款項,按照稅法規(guī)定應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時,有關預收賬款的計稅基礎為0,即因其產(chǎn)生時已經(jīng)計算交納所得稅,未來期間可全額稅前扣除。請問預收賬款怎么做納稅調整,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分別是什么?
我的項目與生態(tài)保護有關,項目中有機耕,但代開發(fā)票當?shù)囟悇站职凑展こ谭战o我開票,按理來說機耕屬于免稅項目?,F(xiàn)在我以農業(yè)合作社名義開免稅機耕費行不行
注冊地在南京,辦公地在張家港,平時在張家港發(fā)生的的餐費算差旅費還是福利費呢?
供應商產(chǎn)品的質量問題,扣的供應商費用。供應商從我們重新采購的商品里減了單價。這種,我感覺不合適?像這種怎么處理更合適
老師 小企業(yè)會計準則下結轉成本是不是需要手動結轉的
7月份賬本已裝訂好,但是7月份社保忘記計提 了,直接在8月份補提行不行
發(fā)票上銷售方的銀行信息,不對合同上的。 請款資料上的銀行信息要對發(fā)票上?還是合同上?都可以是嗎?
老師,股東變更繳稅只交印花稅嗎?是注冊資本的萬分之五嗎?
1. 甲公司2×23年至2×25年,甲公司發(fā)生的與金融資產(chǎn)相關的交易或事項如下: 資料一:2×23年1月1日甲公司以銀行存款2040萬元(含手續(xù)費5萬元)購入乙公司同日發(fā)行的3年期公司債券,債券面值總額為2000萬元,票面年利率為5%,實際年利率為4.26%,于每年年末支付債券利息。面值在債券到期時一次性償還。甲公司根據(jù)其管理該債券的業(yè)務模式和該債券的合同現(xiàn)金流量特征,將該債券分類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chǎn)。 資料二:2×23年12月31日,由于市場利率變動,甲公司所持乙公司債券的公允價值(不含利息)為1900萬元,甲公司計提預期信用減值損失50萬元。 計提減值后的實際利息怎么算
老師,老板借給公司的錢,附銀行回單,還需要附收據(jù)嗎
開專票就必須對公嗎?
您好,負債計稅基礎是否為零取決于未來清償時能否減少應納稅所得額,如果能減少則計稅基礎為零,如果不能減少則計稅基礎等于賬面價值,比如預收款項如果稅法要求收到時就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那么未來實際提供商品或服務時會計確認收入就不再需要納稅,此時計稅基礎=賬面價值-未來可抵扣金額=賬面價值-賬面價值=0;而如果是應付賬款這類負債,未來償還時不能減少應納稅所得額,那么計稅基礎=賬面價值-0=賬面價值
還是搞不懂
?哦哦,好的,我換文字,想象你有一個負債盒子,里面裝著錢。如果未來你從這個盒子里拿錢出來時,稅務局會說好的,你可以少交稅,那么這個盒子的計稅基礎就是0;如果未來你拿錢出來時稅務局說不行,這不能減少你的稅,那么計稅基礎就等于盒子里的錢數(shù)。預收款項就是第一種情況,因為現(xiàn)在交了稅,以后提供服務時就不需要再交了;而應付賬款是第二種情況,因為以后還錢時并不能減少你的稅
老師,為什么負債的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是可抵扣,和資產(chǎn)正好相反呢?
?您好,負債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時,意味著未來清償負債時會計上減少的金額比稅法允許扣除的多,這樣未來會計利潤就會比應納稅所得額少,所以可以少交稅形成可抵扣差異;而資產(chǎn)正好相反,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時,未來會計上計提的折舊比稅法允許的少,導致會計利潤比應納稅所得額多,所以需要多交稅形成應納稅差異。